514所真空事業部與510所空間環境載荷工程中心
開展真空項目技術交流研討會
2020年6月9日,510所空間環境載荷工程中心(以下簡稱“載荷中心”)主任王鷁博士一行受邀來到514所真空事業部(以下簡稱“真空事業部”)進行真空項目技術交流。交流會議由真空事業部部長盧耀文博士主持,事業部王歡副部長、柏向春、楊傳森等科研骨干參加了會議。
交流會上,王鷁博士介紹了510所及載荷中心的成果、人才團隊以及未來發展思路。510所是中國真空事業的奠基單位之一,也是航天型號任務的重要承擔者。經過幾十年的發展,510所為我國真空事業發展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為型號任務做出了一次次重要貢獻,為航天空間載荷突破一項項關鍵技術,成為中國真空事業發展的高地。載荷中心擁有真空技術與物理國防重點實驗室、空間環境材料行為及評價技術國防重點實驗室、五院原材料保證中心分部等資質,是我國真空技術基礎研究和空間應用的主要機構,開展空間環境及效應技術研究、空間科學及空間探測載荷產品研制、原材料空間環境效應評價、真空環境參數測量儀器開發等業務。在我國探月工程、火星探測、載人航天、北斗系列工程中,載荷中心均承擔了相應的空間探測產品,尤其在嫦娥三號搭載的月塵儀,突破了多項技術瓶頸,成功實現了中國首次對月球表面月塵的探測。
王鷁博士在講到載荷中心的發展時說:“中心立足航天型號任務是使命,高端技術成果的產業化、產品化是未來,打造我國空間真空載荷與產業化平臺是方向”。當前,載荷中心的成果已成功孵化出以靜電懸浮加速度計、微振動測量儀、磁流體動力學角速率傳感器、QCM石英晶體微量天平等典型高端產品,吹響了510所在新時代產業化發展的號角。
真空事業部參會人員對王鹢博士團隊在空間載荷方面的成績表示羨慕,在產業發展方面的思路和格局表示欽佩。王鹢博士團隊的成績和格局是510所“生于中科院,書香門第學養豐厚;成長在航天,自力更生堅忍頑強;扎根在西北,耐得住寂寞淳樸厚道”企業文化的真實寫照和有力傳承。
會議交流期間,盧耀文博士介紹了514所真空事業部的發展與未來,并邀請王鹢一行參觀了實驗室。王鹢博士對真空事業部短短幾年內建設的國際先進水平實驗室和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示贊賞,尤其對真空事業部的產品和產業發展給與了高度評價。在參觀過程中,真空事業部新研制的便攜式真空校準裝置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裝置借鑒了玉兔號探測器的設計外觀,高度集成了多種真空計量校準方法和功能,實現了自動化、小型化及產業化,該裝置已在航天發射現場服役并發揮重要作用。
交流會議在熱烈的討論和掌聲中進行,與會人員積極發言探討,臉上洋溢著對技術的探索、對事業的追求、對航天的熱愛。最后,載荷中心和真空事業部達成互通互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共識,大家一致認為通過兄弟單位的強強聯合、攜手并進,必定成為中國航天和真空事業發展的新動力。
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 2019-2020 版權所有: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 京ICP備05039447號-3 技術支持:環保在線